本書中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貧困,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似乎注定了一輩子平庸。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讀於全美頂尖學校,在各個領域都有非凡的成就,而改變這一切的主角就是:雷夫老師。雷夫老師把每個孩子都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對教育的理念以及如何讓孩子們發自內心,主動學習知識的這股動力,都是我必須要學習的榜樣。
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他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這個看似瘋狂的創意是雷夫老師教學熱忱的化身。透過莎士比亞、班上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團隊合作、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的金錢觀。對這些孩子來說,第56號教室是他們的避風港,而雷夫老師則是上帝送給他們最好的榜樣。文中規範出, 學生之所以守規矩,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害怕, 怕個人利益受到傷害或是群體利益, 所以只好遵守體制下的規範, 當然也有蠻多學生是真正喜歡他們的班級, 享受學校給他們的一切, 在師生間彼此長期的相處下, 維持良好的關係. 而如何在此之中達到平衡,作者認為只要改善班風,各種尋常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接下來幾點是作者認為做老師們應當做的:
第56號教室是以信認為基礎. 無形之中師生間的關係變產生了極大的不同, 無論是相處或教學都有所助益. 在班上,老師不能只兼顧一職, 無論是課業上, 社交上, 品格上等等, 都是老師應當有所關注的. 隨時給予學生最直接的表揚和資助, 甚過於長篇大論在那講經驗談, 而應該要讓學生把信任放在老師們的身上, 相信身為老師的能夠真正為學生們付出, 成為危難、困惑時最厚實的肩膀。當然, 老師為了維持班級的紀律, 塑造良好班風, 訂定班規是必須的. 可是別忘了紀律的基本原則- 老師可以嚴格, 但紀律必須合理, 相對的學生較能接受, 紀律才能被執行下去。
在學生面前, 學生以老師為榜樣, 老師要他們做到的事情, 自己要先做到. 因為要讓要求變得有說服力且, 其實很簡單的, 先從自己做起! 當然, 想成為一位好老師, 建立起師生間良好的橋樑, 並非僅單單幾點準則我們必須知道, 因為很常發現, 有些老師們教育資歷久了, 那份最初的教育熱忱會隨時間遞減。
作者在書中將柯爾柏格的道德分成六個層次: 第一:我不想惹麻煩、第二:我想要獎賞、第三:我想取悅某人、第四:我要遵守規則、第五:我能體貼別人、第六: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運用到班級經營中,並與孩子討論其班規。老師們要重視各領域的學習,突破以往呆版的教育體制,並將各科目的相關性做融合。在56號教是中重視的是: 「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作者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給予並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學習中的失敗是必經的過程,在失敗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這就是雷夫-艾斯奎, 用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 打造一個充滿歡樂且豐富的第56號教室. 給予學生正向的身心靈發展, 且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 讓讀者知道儘管限於現今的教育體制下, 只要你肯用心, 在學生和教學上花心思, 先別管獲得! 畢竟這牽連到太多外在因素, 很多都是身為老師無法處理的. 但雷夫告訴我們, 儘管做! 只要自己覺得問心無愧且願意. 那就放手一搏吧! 現在需要的就是那股最初的教育熱忱和對學生的愛, 由內而外的, 賦予自己沉重的責任感。
讀過雷夫老師的書,他的許多教育理念真的非常受用。我們在學校裡都希望對學習產生興趣,包括良好的環境,教師的關愛,具備活潑生動的教學技巧等等的能力。但是往往在教育中,我們感受到的互相競爭、家長們的求好心切,教師在實務的運用,不知不覺得變成無趣的認知學習,逐漸忘了教育真正的目的在於快樂的學習。教師如何才能成為像雷夫老師一樣,我認為在於教師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入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的需求,在學生方面也要是時的表述需求,這本書的確給了我們學生跟老師上了一堂課。
最後給一句雷夫老師說的話:「成功無捷徑:真正的卓越是靠犧牲、錯誤,以及大量的努力掙來的。」
1 則留言:
http://blog.udn.com/joyongkm771108/2848984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