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95363621 林東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5363621 林東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期末專案-打擊惡魔

期末專案



開發動機:看了許多先前修過這堂課同學的專案,我決定以"簡單"為概念設計一個專案,
雖然是以簡單為概念,但是重點在於將製作的專案內容的程式碼摸透徹。


開發:我的想法是利用CallBack的技巧讓圖片比對,這樣可以讓程式偵測到人的動作,之後如果人的動作觸碰到影像中的圖片,即得分。


¨
上圖為我認為這個專案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段程式碼,他做的事情是將兩張圖片抓來比較,如此一來就可以知道上一張圖片與現在圖片的差異,就可以得知人體動作的方向,非常的實用。


缺點:雖然專案做出來了,但是內容還是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Demo時我的專案無  法重新抓背景,導致成果的效果並不顯著,且介面設計也非常不精緻,影像上跑動的圖片也不是以移動的方式跑動,而是以閃爍的方式,這些都是需要再動腦筋解決的問題。


心得:製作期末專案的過程雖然常常遇到問題,但是事後回想起來真的蠻有趣的,雖然程式能力不佳,但還是盡力詢問同學,上部落格細看老師的範例程式,努力將專案生產出來;在報告的時候看到許多同學製作的專案都非常有趣,今年的夏令營收穫真的不少,多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真的很值得,謝謝老師這學期的教導!!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week07

圖1

 圖2
 比較

這次作業是利用臨界值去調整影像的黑白程度,在之前的作業中我們利用兩張圖像的色彩質去判斷有沒有物體經過,這次用黑與白去表現圖像相同與不同之處,可以更明顯的看出兩張圖像相異之處。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期末專案發想

Part1
我首先看了李政達的火柴人,
因為去年我和他是室友,去他房間時常常看到他在製作這個專案,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他製作出來的成品,
就好像我們現在可以在網路上抓的桌面趣味程式一樣,
不同的地方是桌面趣味程式用的是滑鼠,
而我們則是可以利用手指讓畫面中的圖片作不同的反應,
體驗感提升很多!!

Part2
如果可以我想要做投籃的遊戲,讓視訊拍人的手,先設定一張標準的連續的動態的圖片,
以它作為基準,之後投藍的連續圖片拿去做比較,偏差越多的,視訊畫面中投籃的準確度
也越低,反之則越高。

week2

第一次利用視訊機玩遊戲,剛接觸還抓不太到訣竅....

week12



這次作業是要將視訊畫面可以轉幾X幾的方式呈現,最後用640X480的解析度清楚呈現出來,
 由於webcam的格式有分很多種,所以在寫程式的時候要注意,不然會有色彩的偏差,
在這堂課裡寫了很多程式,利用程式修改色彩、解析度的方式讓我學到許多!!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week11


利用call back的方法讓程式可以達到計數的目的!!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week6

這次作業是要將兩張圖片做比較,藉此可以發現是否有外物經過!!

這是第1張圖片。

這是第2張圖片。

這是第3張圖片。

這次作業的原理是將兩張圖片擷取下來之後,將兩張圖片的色彩質做相減,如此就可以顯示出兩張圖片不同的地方,我們也可由地3張圖得知是否有外物經過!!

這次的作業蠻有趣的,可以利用兩張圖色彩質不同去辨別是否有外物經過,雖然中途一度因為色彩質的數值的問題卡住了,但還是跟同學請教之後將程式做出來,我想圖片的比較應該可以廣泛用在許多地方,先前有聽說過圖片解碼方面的皮毛,相信應該也是利用這個原理達到加密解密的功效吧!!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HW4

第2週的作業是要將視訊畫面順利用BCB製作的視窗展示出來,因為之前沒加選到所以一開始的程式碼部分讓我很傷腦筋,後來參考同學的程式碼之後順利將作品呈現出來了,這類的課程ˋ真的得一步一步跟著老師進行,漏掉一個環節都會對往後的學習造成不便!!

心得報告: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這本書大概是因為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必須要寫心得,所以桃園校區的書已被借閱,所以我向台北申請借閱,因此比較晚拿到這本書。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觸很深,我想大部分同學的小時候無論是在學習上,或是在與人相處上都遇到過困難,而我認為此書作者雷夫艾斯奎老師要教導學生的不只是課業上遇到 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願意團隊合作還有學生能夠自己思考的能力,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時刻刻將書上作者遇到的情況和小時候遇到的類似情形做比較,蠻多地方跟作者看到的 普遍的教室中會發生的情況雷同,許多老師常常在遇到難以管教的學生的時候,經常會使用"恐懼"這項元素做為讓學生乖乖聽話的工具,回想國中之前的求學階段,學生守秩序往往是為了不要受到責罵,不要受到懲罰,很少有學生循規蹈矩是發自內心,我非常喜歡作者將學生成長的階段分為六個階段這個說法,這六個階段分別為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如果 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第六階段,甚至是第五階段就足夠,並且可以確實的做到體貼他人,有同理心,放大到社會、全世界,那這個世界何來的戰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可以變得很簡單,很輕鬆。

作者也時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或是藉由分配組別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好處,與他人與眾不同的是,作者願意想辦法添購學校無法支援的科學器材,讓學生可以實地動手做科學實驗,也利用藝術方面的表演,讓學生學到課堂上沒辦法學習到的事情,也將失敗留給學生體驗,讓學生從失敗中尋找錯誤的地方,培養思考的能力,並且在教室內設置工作制,讓學生可以在教室內了解到何謂報酬,並且藉由一些規則,讓學生清楚了解金錢的運用,體驗節儉的重要。

讀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作者經常利用其他老師不敢用的方式讓學生學到更多應該要學到的事情,例如利用美術實作讓同學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讓同學熱愛音樂學習到如何找尋資料...

我想這本書並不只是用來記錄作者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學業上遇到的困難,他更想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的是他不希望大家只是局限在傳統高壓式教育的框框內,而是希望大家要走出傳統的框架,讓老師敢更大膽的放手去教導學生,學生不怕失敗,重要的事情是要讓學生可以從失敗中找到錯誤的癥結點,進而讓學生可以自己思考,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到溝通、討論、共同合作,這樣才是學生應該要具備的能力,而不是一昧的灌輸知識,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假如失去了溝通的能力,空有知識也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