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97360384 許獻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7360384 許獻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期末專案

遊戲名稱:正義VS邪惡

發展動機:
前幾天微軟發佈Kinect的SDK,在測試的途中剛好裡面有個測試小遊戲,先抓取整個人的身體骨架,再利用手掌碰觸落下的物件來得分,和這學期學的東西很類似,前陣子又因為有許多證實賓拉登已死的新聞,使我有這個遊戲的想法。

遊戲說明:
須以坐著或站立的方式在攝影鏡頭前,布希和賓拉登會隨機落下,當碰到布希圖片時正義值會加二,當碰到賓拉登圖片時正義值就會減一,當正義值達到五十或負五十以上時遊戲即結束。

遊戲示範影片:

因所擁有的2個錄影程式都無法錄音,所以影片中沒有音樂,但實際在玩時是有播放背景音樂。
心得:
學期前幾週我都還算認真,都還跟得上老師每週的進度,真的有去了解程式並寫出來,可能和程式比較簡單有點關係吧,Callbackfunction出現之後感覺程式就稍微變難,尤其Callbackfunction又和一般function的概念完全不同,最後兩三個星期的程式真的是”先CO再說”,跑不過再慢慢Debug,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直到這幾天寫期末專案時,才慢慢思考和不斷的問老師與同學真正去了解程式,雖然這個專案非常的簡單,也沒有很大的成就感,不過真的學到不少東西,在Callbackfunction上的運用變得更靈活,在最後完成專案時,沒寫出影像的鏡射是最大的遺憾。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week15

從學長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廖慶傑學長的"跳不到第二層的小朋友上樓梯",因為互動性較高也比較有難度,比較具遊戲性,雖然很好笑一直跳不上去,不過應該把程式稍微修改一下,在跳躍動作的部分改靈敏一點,也許就會變得比較好控制。
我想做的專案是由之前玩kinect所聯想出來。設計一個假人在一個箱子中,隨機讓箱子的四邊破洞,只要箱子一破洞就會有水流進來,使用者就必須透過視訊用手去碰觸破洞,讓破洞被捕起來,等級愈高破洞數會增加愈多愈快,只要流進箱子裡的水超過假人的高度遊戲就會結束,看誰遊戲玩的愈久就愈厲害。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week12


這次為了擷取視訊,須經由繁複的YUY2轉換RGB24的公式才能擷取出來,一開始用Wiki裡的矩陣轉換公式,擷取出來的影像顏色會變亮一些,後來利用MSDN整數資料形態運算轉換公式,出來的結果非常棒,幾乎沒有瑕疵,不過我在家裡有驅動程式,就是直接用RGB24的方式擷取視訊,因為之前在教室利用老師教的安裝驅動程式方法並沒有成功,不過這樣兩邊都有學到也很不錯。


week11



這次的作業是利用callback function 做出一個影像處理速度的記數器,還沒使用錄影時,有發現畫面變化得愈多、攝影距離愈遠、畫面愈明亮,計數器皆跑得愈快,但在使用錄影功能後似乎一直都更新很快,只有在影像比較不清楚時會更新較慢,而且此次用的錄影程式畫質不太好下次要換個錄影程式。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HW Week7


這次作業和上星期沒有太大的改變,主要是設定一個門檻值,當算出來RGB的平方總和大於門檻值就會呈現白色,小於則會呈現黑色,這和我之前學過的opencv類似,不過opencv有內建很多threshold的函式。這次我快被BCB搞瘋了,當天上課就做好儲存時卻出現,路徑位置錯誤,之後再做一次,同個程式卻多出現1個空白的Form,實際我要的那個Form只剩執行檔,直到再做第三次才搞定。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HW Week6

這次程式是擷取2張wbcam的圖,再做每點pixel的相減,我這樣相減得到的影像似乎有點殘影的特效。在HWND我認為很重要,在每次需要讀取影像任何資料時都一定要用HWND取得裝置的代碼,在difference部分的scanline和我們專研之前有寫過的東西很像,所以較清楚這邊的用法,不過我們是用掃描每點pixel的BGR沒有用到scanline,但我還有一個地方不太懂,為什麼要用CopyRect複製影像?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HW2


這次的作業是建立一個視訊影像與顯示一些驅動程式的效能是否提供,因為老師提供許多程式碼,所以寫起來並不難,而且老師還有清楚的註解和部落格連接,看完大概都能理解,只是不懂capPreviewScale,"自動顯示比例"我怎麼試都試不出來,不懂他的自動的意思,我也去試著玩windows style 但WS_MAXIMIZE右上角也沒出現能放大視窗的button,搞得我產生一堆問題,改天有空再趕快解決吧!之後我就把程式碼稍微修改成panel的寬和高讓視訊變什麼矩形都可以。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心得感想

「好的老師,是教室裡的奇蹟。他們把每個孩子都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我覺得這句話意義非凡,好的老師只要用對方法在教學上,會在很平凡的教室裡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蹟,就能使每位學生都在學習上覺得津津有味,就連不愛學習的學生都可能成為熱愛學習的天使。這本書中其實主要傳遞的也是這句話,老師除了有熱愛教學的一顆心,還要不怨辛勞,肯付出,並且用對方法,就可以和雷夫老師一樣,在一所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小學中,還能將一間教室變得像天堂一樣,毫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老師教學的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學生建立信任關係,「因為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還可以補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注重信任吧,從來不希望別人對我們食言,尤其是師長。從小時後大多數的師長會被認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只要師長對我們食言,就容易產生:「一直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師長,竟然向我們食言,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聽他們的教誨」,甚至產生:「破壞和其他人的信任沒什麼關係」的負面想法,我曾經就有一次被高中老師破壞信任,我當場非常錯愕,感到非常生氣,令我印象深刻。

在書中處處提到的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我在看這一小篇時真的讓我很訝異,尤其是在最後一段的小故事,「一個小五的學生能達到這種第六階段是件很厲害甚至是很神奇的事,幫助別人並且不求回報甚至不想讓他人知道」要在這社會上找到達到第六階段的人可能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書中也教導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在這充滿科技產品的時代裡,看書的人日漸減少,這是非常令人警惕的事情,閱讀能學習思考、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擁有更多想法,是我們必要的基礎之一,寫作能增加文辭造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像我從小就不愛看書,相對影響到作文能力,國小最怕的就是寫讀書心得,國中最怕的就是作文課,到大學才開始想要重拾課外書本,到現在還是很後悔沒培養出閱讀能力。

在美國的教育,最注重的就是閱讀與數學能力,每週都要參加州政府的的數學測驗,每年都要參加四次的閱讀測驗,且每次占用大約十小時的授課時間等等,這些無數的測驗都由政府規定,這還只是小學五年級學生,比台灣的小五生壓力大多了,這樣只會把過多時間都花在考試上,導致學生對分數越來越冷漠,而且大多數的師長都會拿某學生和某學生相比,應該要拿學生過去的表現相比,世界上總會有數學更強、籃球打得更好的人,還有懲處方面,尤其在東方,學生做錯事,就拼命罵甚至是以體罰的方式來解決,有時罰到很不合理,數學考不好叫他罰跪,為何不讓他算100題數學呢?根據研究正面的教育比負面的教育還來得有效許多,成效也比較長久,大部分西方家庭是在這種模式下運行的。

在第56號教室裡,學生不僅學習到數學及閱讀能力,還學到如何寫本「少年創作」、如何發射維京型火箭、參加豐富的體育活動、實際學習經濟制度、觀賞電影、出去旅行、甚至是搖滾樂、舞台劇等,這些在我以前讀國小的時候,都沒有那麼多樣化的活動,但是在書中的國小教育與台灣的國小教育差異甚大,感覺書中的第56號教室就只有雷夫一名老師,因為在上述的那些活動中都是由他帶領全班一起學習,尤其以寫本少年創作和在舞台上演出是我最驚訝的,少年創作是完全由學生用一年的時間自己編寫的一本故事,雷夫老師會選每週兩、三個小時給學生寫少年創作,這種完成品一定很棒,因為是歷時一年之久的浩大工程,一定會很有成就感,長大後也會對這段時光與自己的創作難以忘懷。「舞台上演出」感覺不出來什麼,但是他們是演「莎士比亞戲劇」,雷夫老師完全利用課外時間指導他們如何演出美好的莎劇,因為是課外時間,所以參加的人是以完全自願的方式參加這劇團,連其他班級甚至已經畢業的學生都會來參加,他們的學習方式很不可思議,劇中的中場休息,還會與觀眾互動,戲劇快結束時後台已經有人開始打掃,這些行為都令我感到佩服。

當我剛開始翻開這本書時,我感到很煩惱,第一因為我只想看有興趣的書籍,第二這是本幫助小學老師如何教導學生,我想說老師指定我們看的課外書籍應該是勵志類的吧,怎麼會給我們看一本感覺毫無用處的書,尤其在前面幾個章節更是感到無趣,不是教導老師如何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就是如何使學生的人格成長,直到中間有關於搖滾樂、戲劇和其他課外活動的出現,我才漸漸開始接受這本書,愈看愈佩服,佩服只是幾位小五的學生是怎麼辦到的,佩服老師是怎麼教出那麼多優異的學生,學生們不只品德良好,長大後不是就讀頂尖大學,就是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不凡的成就,而且還有許多已畢業學生都和雷夫老師成為良師益友,還會和雷夫老師保持連絡!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HW1 Webcam Game心得


竟然有這麼棒的網站,可以在線上用webcam玩互動遊戲,我總共試玩了三種遊戲,剛開始感覺這種程式好厲害,可以連線到使用者的webcam,還可以偵測到使用者。第一個遊戲"Swimming"非常好上手,只要動作做對就可以游很快,感覺這種偵測程式不會很難寫,就完全以二維的方面去想就還好,第二個遊戲"Zen Balls",我覺得是三個遊戲中最有趣也最想深入思考的遊戲,剛開始以為他是以三維去做運算,但想了想是webcam且有圖片中黑色的偵測畫面,不可能是三維,那這樣就很難去計算玩家的移動方向,左右移動較敏感較好控制,前後移動的感應我猜測是,身體往前在webcam上面積較大,身體往後則較小,我試玩了好幾次真的不好控制,因為只要稍微超出webcam範圍好像就會更難控制了,最佳紀錄只剩2顆綠球。第三個遊戲"Headsie"更不好控制,
有時角色好像會發呆,有時又會太過靈敏,不知道是不是我坐著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