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老師在教導學生之前,就一定要先管理好秩序,
例如上課不能大聲喧嘩,除了該學生無法專心聽課,其他學生也會被影響。
所以像在國小時才會有風紀股長來管理班上同學,維持好班上秩序。
接著是教導方式,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我覺得要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就是興趣了,有興趣,才會想去了解、學習 ; 沒興趣,我想學起來一定很無趣或痛苦。
但有時卻是不得不學的,例如高中時期要學國文、英文、數學、歷史...等甚麼都要學,或許大部分的學生都沒興趣,但為了聯考、為了將來只好硬著頭皮、很無奈的去學,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又佔多少比例呢?
”反正撐過去就好了,撐過去就是你的了”老師家長們都這樣告訴我們,
但老師們卻不會告訴我們這些科目有趣的地方在哪,或是真正有用的地方,
好提升同學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不過想想這些科目要教的有趣也很困難和有限,光是一堆考試根本提不上能有興趣。因此這大概只是個幻想罷了,現實是殘酷的,為了家長、為了老師、為了有好學校而讀書,這就是國中高中時期。
到了大學呢,追求的目標不同了,有人是為了畢業後能有份好工作
有人要繼續升學考試,也有人只是想拿到畢業證書,但其實大家都是為了自己而讀的。
因此這時候老師就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了,老師要如何吸引同學學習的慾望呢?
我認為首先學生必須有興趣,老師可以藉由討論"程式"這種東西到底吸引人的地方在哪,例如一個程式可以做出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想要讓照片變的更美可以靠程式完成;你想要發明你自己獨創的遊戲也可以靠程式完成;你覺得即時通好難用,你也可以自己寫一個。
儘管費力耗時、功能簡陋,但只要是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就一定很有成就感,
有成就感就會有興趣,有興趣就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但是如果學生本身就是沒有興趣呢?
老師還是可以藉由不同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習,
像是學sql資料庫,大部分學生可能不是這麼的感興趣,
不就是查詢、合併、管理一堆資料而已嗎?
但是再進一步討論到未來的出路,也許未來公司都搶著要、公司不能沒有你,因為資料庫裡的資料是公司的生命,自然待遇好、薪水高...等等,
那麼學生就會有動力想去學!
例如學java呢?老師可以介紹java的特性、優點,例如java跨平台特性可以在
Windows 95、Windows NT、Linux的電腦上執行;物件導向的特性,加上許多函式庫的支援,使得開發應用程式變的更容易...等等。
讓同學了解到java重要性,不得不學。
那老師教導的方法呢?書本上有提到幾點我覺得得不錯的:
1、不帶功課回家。在課堂上學生有30分鐘的時間回答20個問題,
老師用大約5分鐘教,在確定學生們都聽懂以後,大概還剩23分鐘讓他們答題。只要是在課堂上沒完成的,都算家庭作業。因此,讓同學知道利用上課時間全部完成比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同學和老師,而且在教室的環境比家裡好的多。但缺點就是必須犧牲掉上課時間,使老師教的東西變少。
2、不浪費時間,8點上課就準時開始,就算只是在一天的開始浪費幾分鐘,
一整年下來過幾分鐘也會累積成數個小時。
準時上課這個可能就比較難了,老師也是要等同學都來了才可以開始吧,但是準時點老師才能教比較多東西呢。
最後我覺得外國跟台灣的教育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因為台灣的升學制度就是如此,國中讀書要為了考高中,
上了高中後讀書是為了要考大學,考上大學後讀書是比較自由了沒錯,
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為了畢業後能有好工作而讀書,
可是未來工作是做跟自己相關科系的比例其實很低,
因為發現那不是真正自己想做、有興趣的,
所以我認為對學習抱有熱情是很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