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

這本書可以說是給了老師以及學生很大的反思空間,從小到大每個人都一樣,一個不讓人信任的老師,不論他希望你做什麼,每每都只想要虛應故事,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完成功課,或是以總而言之我就是完成了的心態來面對那位你不夠信任的老師(講到這裡我真的覺得我很對不起李遠坤老師,過去專研真的太混了,接下來的進度我會盡全力趕上,還會更加的努力,在這邊提起一定有人覺得我很狗腿,但這是肺腑之言)反之,一個讓人信任的老師,在教育上使人信服、在生活上與學生亦師亦友,說的籠統一點,人都是互相的,只要感受到老師的好,自然就會想辦法回饋給老師,這種校園生活使我想到國中的導師。
國中的導師是一位不年輕的男性,管教班上的方法堪稱鐵血,被打被罰對我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不過畢業許久每每與同學討論到國中生活,大家都還是很懷念他,歸類出原因是過去老師處罰我們從來都不過分,跟雷夫老師處罰學生的手法類似,就是不會沒事就處罰人,也不會採連坐法,對事不對人,那至於文中舉的範例好比說某人在實驗的時候犯了錯,就不讓他做實驗;看到這裡我也心有戚戚焉,過去國中有一次做酒精燈實驗的時候同組的同學犯了酒精燈的大忌-拿點燃中的酒精燈來點燃熄滅的酒精燈,當下只是想說不知道酒精燈熄滅了會不會又被老師處罰,於是急中生智想了這個方法(雖然我們都有阻止他),結果同學拿起酒精燈的瞬間就被老師發現了,於是我們就被老師轟出實驗室,在走廊上彩虹橋,接著免不了又是一陣打罵,不過隨後老師進教室就放下了方才板起的臉孔,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教學環境,不得不提的是,不論老師怎麼打罵,沒一個同學是會握著拳頭的,老師講的是道理,不論在多麼激動的狀態下,對於處理學生問題總是將思緒整理的十分的有條理,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責備學生便非常合理,而不是氣憤之下的產物。
在第五十六號教室當中除了一般的傳知統識的傳授以外也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這是台灣教育界在大學教育以前都十分缺乏的,或許你可以叫一個國中生輕鬆解出聯立方程式,但假使你要求他作樂器表演,這對台灣學生或許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了,當然我沒有批評台灣學習環境的意思,也許是台灣以及歐美學界真的有差異,但台灣的中小學教育目標雖然總是宣稱重視德智體群美,不過落實的成果呢?請容我在這邊打上一個問號,時常聽到有人攻擊高知識分子都是生活白癡,或許說攻擊實在是言重了,不過就中小學的記憶來說,學校的教育重點似乎還是擺放在中國語、數學、英文,也不用任何理由,因為這就是你往後生活的工具,是身為現代人的武器,未來還要靠他們在升學考試當中過關斬將,長期以來大家受到的訊息就是:幼稚園的時候老師說小學很好玩喔,小學的時候老師說國中撐過去高中就會開始輕鬆了,國中會聽說高中課業比國中輕鬆,高中的時候會聽到大學由你玩四年喔! (題外話:我真想殺了第一個開始說由你玩四年的那個人 他都不知道說這句話會造成很多人大學多玩一年或兩年嗎)
當然中小學教育是為了多數人規劃的,不會因為少數人缺少某些事物就會專門成立一項新的科目,我想這就是中小學教育跟大學教育不同的地方吧,大學教育是專業能力的養成,你大可以不要念大學,因為高中之後就不是國民教育了,你大可以國中畢業之後就在社會磨練,雖然常常聽到人說多念書成功的機會就會變大,但是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成功的定義不甚相同,也不能因此就抹滅了學歷雖低但卻達成他人所謂的成功,或是達到了自己目標的人,這是不公平的!講遠了,但以上想傳達就是台灣過去缺乏多元教育,造成生活上常遇到很多人會碰到獨立思考的困難,最明顯的問題就在於能否正確的接收來自於媒體的訊息,也就是說今天看到偏頗的新聞能否以中立的立場來分析解讀,而不是一昧的接收訊息,且不做任何思考或整理就完全吸收,好比說我有個同學總是拿世運會來跟花博比較生活化一點的就是處理當下流行的資訊,這大概是為什麼走在路上會發現大家穿衣服都穿的一樣的原因吧.......
這本書使人感受到所謂的教學熱情,一開始前言就有提到雷夫先生自認自己沒有超越常人之處,作的事情與其他教師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成立第五十六號教室是實現他教學理想的一個地方,每個老師要使學生成長的目標一定是不變的,只是方法以及途徑不甚相同,每個不論多好的老師,相信都有不喜歡他的學生,但是不變的就是老師希望學生可以變得更好、更強,學生被老師感動自然就會好好的加油,所謂的教學相長大概就是這樣,老師看到學生變得更好相信也是會非常開心的,那當然學生好好的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許,是為了讓自己讓自己有立足的空間,而不是整天活在過去怎麼沒有好好學習的後悔陰影當中,也因為人活著就是要向前看,明天開始一定會好好努力的,楊景盛加油!


沒有留言: